醫生過往常叮囑長期病患者多休息和減少體力勞動,如活動會引致疼痛,心跳加速或呼困難等狀況,這也是一個合適的建議。然而,過度休息會喪失身體機能、引致肌肉無力及限制關節的活動能力。逾七成病患表示在化療過程中,他們都感到疲勞。有研究指出適量的運動有助於癌症治療及加快康復。運動能舒緩癌症治療所帶的副作用,包括:
- 疲勞
- 食慾不振,體重流失和身體組成比例轉變
- 肌肉流失
- 噁心
- 貧血
- 雙腳血液循環不良,血塊容易形成
- 骨質疏鬆
- 平衡力差,增加跌倒與骨折的風險
- 心臟病
- 抑鬱和焦爐症
- 生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,自信心較低
- 缺少正常社交
運動能令你感到身心舒暢,充滿活力和有趣,充滿活力有趣。其中,最重要的是運動能幫助控制體重,因為有研究指治療過程中或治療後,體重上升會增加癌症復發的機會,尤其是乳癌、大腸癌和前列腺癌。
運動注意事項:
雖然運動是幫助正進行癌症治療患的有效手段,但有一些會影響運動成效的因素須要特別注意。在某些因素情況下,運動對病患有利的同時,也會提高了風險,所以須要密切的醫療監督。
接受癌症治療的病患應該:
- 在實踐運動計劃前,取得腫瘤醫生同意
- 定時監控生命體徵,以確保運動的合適性安全性如進行中度至劇烈運動,應分別在運動前,中與後的時間,量度自身的血壓和心跳
- 在他人陪同下進行運動,如照料者或運動專家,以確安全,因為身體的氧份輸送能力下降
- 白血球水平偏低時,免疫力下降,避免運動,尤其是發燒達攝氏38度或以上
- 盡量避免使用公共健身設施與活動,如:游泳,會增加細菌或病毒感染機會
- 血小板水平偏低時,避免進行接觸性運動或容易受傷的活動,因會增加疼傷與流血的機會。如有任何不正常的疼傷或症狀(例如:流鼻血),應通知醫生
- 如因化療而手/腳痲痺,應額外小心,避免跌倒受傷
- 在使用導尿管接受放射治療時,避免游泳,因為池水的化學物會皮膚產生反應
- 在使用導尿管接受放射治療時,避免游泳,因為池水的化學物會皮膚產生反應
帶氧運動:
如患者沒有定時運動的習慣,但希望在癌症治療過程中開始運動,他們可能須要從每日數分鐘的低強度運動開始:
- 晚餐後在鄰近地方散步
- 踏單車
- 擦浴室
- 清潔與打蠟汽車
- 與小朋友玩一些兒時的動態遊戲
- 與受控的寵物散步
- 跳舞
- 看電視時,使用單車機,跑步機,做伸展運動或仰臥起坐等
- 多行樓梯,代替升降機和扶手電梯
- 提前數個巴士站下車
- 每天配戴計步器,嘗試增加每日步數
長遠來看,以每週大部份日子做30分鐘低至中強度運動為目標。這可以是連續或分成數節進行,每節大概十分鐘,讓節與節之間有休息的機會。在這些帶氧運動過程中,會使用到大肌肉群,令心跳加速。這樣可改善心肺功能,讓病患能較輕璧完成耗力的工作。運動前,先做5-10分鐘低強度的帶氧運動和一些輕鬆的伸展。在戶外慢步或利用一些室內的設施都是熱身的選擇。如果將要舉重,可利用較輕的重量作為熱身。數組較輕的舉重,讓肌肉和關節能夠慢慢適應,準備之後的運動。熱身有助開展運動和減低受傷機會。
各病患對癌症治療的反應可能會不同,而運動計劃可因治療週期而調整。例如接受化療的話,待一個化療週期結束後,先觀察治療反應,再開始運動會更好。若治療的副作用明顯,病患應避免或減少運動次數。另外,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療期間或完成後數星期,應減少或有必要時避免運動。當感覺良好時,可在住處附近散步。切記要量力而為,休息對健康復亦同樣重要。運動不一定今天要比昨天做得多,即使是小量的運動也有益處。有時候,你感覺可以做某些活動和認為狀態良好時,可以逐漸每日的鍛鍊中加回一些體能活動。
阻力訓練:
以荷爾蒙治療為例,治療時會減少身體的雌雄素對細胞的影響。骨質疏鬆的機會亦會因此增加。病人可透過以下方法維持強健的骨骼和減低骨質疏鬆的風險:
- 負重運動,如: 步行,跳舞和爬樓梯
- 阻力訓練,靠牆俯臥撐或輕量舉重
一般而言,像舉重這些阻力訓練,它不但能強化骨骼,還可以透過負重防止肌肉流失。因此,病人可以嘗試一些需要用到大肌肉群的體能活動,不論是運用手臂,雙腳或是身軀的,以維持骨骼肌肉系統的狀態。每一套的練習應包含6-12次的動作。每套之間休息60-90秒。每週隔日做1-3次。做對一個動作比重複做次或延長每個伸展的時間更好。所以,即使做的次數較少,也要確保每個動作都達到標準。若使用導管的病患,則要小心避免用到導管附近的肌肉來做運動,以免導管移位。患有胃癌或其他消化系統癌症的人士,或當癌細胞擴散到骨骼時,不應進行重量訓練。
伸展運動:
治療可導致痛楚關節僵硬,做一些伸展肌肉和筋腱的運動能幫助改善情況。良好的柔韌性可改善僵硬,還可以隨意和舒適地做到不同的動作。嘗試每週拉筋3-4次,尤其在運動後。以4-6個不同的動作為一組,完成2-4紅伸展動作,當中包括手,腳與身軀。每個動作維持15-30秒。肌肉在熱身後較為容易舒展,若訓練只集中於柔韌性,應先做一些容易的熱身運作。
若在運動時或後出現以下情況,應立刻停止運動通知醫生:
- 迷失方向,量眩,視力模糊或昏厥
- 突然性的噁心,嘔吐
- 不尋常或突發性呼吸急促
- 不規律心跳,心悸,胸痛
- 腳/小腿疼痛,骨痛,不尋常的關節痛或非受傷而引起的疼痛
- 肌肉抽搐,或突發性的肌肉無力或疲勞
實行運動計劃的貼士
- 訂立短期和長期目標
- 享受運動樂趣
- 嘗試不同的運動,以保持新鮮感
- 邀請身邊的人一起運動,例如: 家人,朋友或同事
- 用圖表紀錄進度
- 用圖表紀錄進度
330 TIPS 資訊提供: 游頌輝博士 (健康/ 體適能專家-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營養研究中心)